第422週/誤導中國新舊政府為「兩國」嚴重阻礙台灣獨立建國
第422週/誤導中國新舊政府為「兩國」嚴重阻礙台灣獨立建國
大多數的臺灣民眾認為不需要再宣佈獨立,因為中華民國在臺灣已經是國家。這源自1999年,當時李登輝總統所提出,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謂的「兩國論」論述上。
然而「兩國論」亦需一套理論基礎,也需要實行落實才能成立。兩國是兩個中國嗎?憲法與外交政策的一個中國有廢棄嗎?否則只是一個騙局。
「兩國論」突然出現是,1999年7月9日德國之音記者訪問李登輝時問到,你們做為中國叛亂的一省有何感覺?宣佈臺灣獨立似乎並非實際可行,而北京「一國兩制」模式則不為臺灣大多數人民所接受。在以上兩種路線間,是否有折中的方案?如果有,其內涵為何?
當時李登輝一時惱羞成怒說,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兩岸關係是兩國關係。又說在1991年修憲後,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並沒有再宣佈臺灣獨立的必要。
然而,1912年中華民國是建立國家嗎?為何1991年修憲後會變成兩國?只是這兩點就與事實矛盾,中華民國是國家的說法與修憲後如何產生「兩國論」,德國之音記者與國際社會還是聽不懂。
雖然李登輝為了建立一套理論基礎,事先曾經派遣蔡英文遠赴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地,訪問知名國際法學者,想建立一套理論基礎。但是結果是完全沒有提出一套理論論述,「兩國論」不到三天就消失無蹤,沒有任何政黨與政治人物再提起。
「兩國論」之所以無法持續堅持、推論,各政黨也不敢再提及,是讓中華民國無法成為「真正」國家,「兩岸是兩個國家」也無法成功說服國際社會的最主要原因。
從許多歷史文件和中華民國政府的所做所為,都證實中華民國是政府。中華民國未曾「宣布獨立」建立國家,孫中山1912年就任臨時大總統時,也沒有任何宣布建立新國家的証據、文件。
1912年中華民國外交部照會各國,只稱「推翻專制政府,建立民國」,是成立新政府取代清朝舊政府,並不是宣布從大清帝國獨立,完全沒有宣布獨立,宣布建立新國家的証據、文件。臨時政府外交總長王寵惠向美國與各國,也只要求儘快承認「我們的政府」。
之後,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完全是實施反攻大陸的一個中國內戰政策。即使依據1991年修憲後的條文,兩岸關係也是定位為中國的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根本沒有定位在國與國的兩國關係。
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外交政策目前還是一個中國原則,自稱是代表全中國的政府。中華民國從未主張過建立一個新國家,原來中國大清帝國,怎麼可以被這個新國家消滅等,也都無法提出證據說明。
如果中華民國是一個新國家,這些理論都必須交待清楚。今天臺灣的領導人、各黨派、學者專家,都引用「兩國論」,認為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甚至包括一些獨派的學者專家都不再否定中華民國是國家,如果連政府和國家都分不清楚,那麼獨立建國怎麼可能成功?更遑論世界各國要如何接受「兩國論」?
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社會也不知中華民國在臺灣是要主張什麼獨立?到底是地方政府的獨立呢?還是其他奇奇怪怪的什麼政治實體在獨立?當然北京政府也無所謂中華民國在臺灣的獨立,完全不當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