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週/「民族」與「國民」之差異

第379週/「民族」與「國民」之差異

「民族」與「國民」概念自始完全不同。例如,中華民國憲法第五條規定,中華民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現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也明訂,中國境內有56個「民族」。

所以,依據現代國家的用語,以及中國憲法條文中的「民族」二字意義,應該與「國民」是完全不同的意義。

若依照前面說明,所謂中華民族的「民族」,應該是指中國「國民」才是正確的。例如,美國是多民族的國家,依據現代國家的理論,在建國之後就努力促進各民族形成命運共同體,經過2百多年美國國民已經是一整體,故常說美國是民族的熔爐。


中文若使用「中華民族」,就是指希望結合中國各式各樣民族,成為命運共同體之後,而形成「中國國民」。否則,就無法解釋中國國家內部的各民族與中華民族的關係,還有國家內部各民族之間持續存在的矛盾、抗爭。


新疆的維吾爾民族或西藏的圖博民族等,又是中華民族,又是維吾爾民族,到底民族的意義何在。

因為涉及民族自決權,在此要回到前面提到的,有關香港與台灣內部多族群的社會結構,為了解決國家認同的問題,是否有香港民族、「台灣民族」形成?

台派團體裡面一直有所謂「台灣民族」的主張,但是這麼多年來,是否有台灣民族形成,可以與元、明、清,即分別由蒙古民族、漢族與滿清民族所主導統治,形成對異族壓制差別的帝國一樣,台灣民族是否可以與其中的各民族相提並列?

甚至,在台灣內部是否有形成,統治階級的大陸來台族群是外省民族,是對台灣民族的壓制差別統治,如此台灣內部就可以區分成不同民族的對抗。

但是目前事實上無法認定有「台灣民族」形成,沒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如果是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提出以台灣民族對抗日本大和民族,那麼條件很清楚,可以逐漸形成台灣民族。但是民族的形成需要相當長的時間,50年日本殖民統治下,是否可以形成與漢民族區別的台灣民族,不再受到漢民族認同影響,事實很困難。例如228事件之前的祖國意識,充分顯示並非如此。

而且在中國國民黨政權戰後統治台灣之後,要說是異族來統治台灣民族,事實並非如此容易。

另一方面,國民黨政權在台灣,一直是反其道而行,不僅完全沒有在台灣內部推動各族群形成與大陸漢族的不同的台灣民族。反而強制在教育、各式各樣的法律政策推動形成「中華民族」(等於是中國國民)的意識型態,不但無法形成中國漢族與台灣人是異民族的狀態,反而使台灣人在國家定位認同中國,成為與中國人是同一民族,認同中華民族與中國國民,至今仍然如此。

目前各政黨都繼續維持中華民國體制,憲法與外交政策都是一個中國之下的台灣,不論是國家定位、歷史、文化、宗教、教育都與中國密切連結的情況下,企圖形成台灣民族,主張民族自決權,實在無法想像要到何時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