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週/獨立建國必須自己站起來才有助力
第363週/獨立建國必須自己站起來才有助力
有人認為建國也是要靠時機,靠各國幫助才能事半功倍,換句話說一個國家的建立,如能獲得世界各國的支持,自然比較容易建國,像18世紀美國獨立當時受到法國幫忙一樣。
事實上,如果該土地上的人民,都不能堅定自己建國的意志、怕犧牲流血、沒有勇氣建國,那麼世界各國為什麼要支持該土地上的人民建國?又憑什麼要求世界各國支持?美國當時也是自己站起來面對獨立戰爭,之後才得到助力。
當然,一個國家的建立,如能獲得世界各國的支持,自然比較容易建國,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自己有沒有建國意志。如果台灣還是維持現狀,沒有表明建國的意志,如何獲得世界各國的支持。
建國最重要的是,有沒有建國的意志,意志不夠堅定就不可能建國。今天的台灣仍只是在維持現狀,等世界各國都來拜託我們獨立,我們才要安全的建國,輕鬆地獨立,台灣人可以一直在等待這樣的機會嗎?
這樣當然不可能建國,因為台灣人沒有意志,只是等待、依賴各國來支持台灣獨立,保證台灣可以建國才要建國,怎麼可能有這種事。
我們看許多致力於台灣獨立運動的學者,竟然都從馬關條約、開羅宣言、波玆坦宣言、舊金山和約等國際條約,尋找日本只是放棄台灣,而非將台灣交還給中國的證據,試圖以此來證明台灣可以獨立,要求中國不能干涉台灣獨立,國際社會也應該保證台灣可以獨立。但是70年來效果如何?
這是很荒謬的,台灣要獨立,為什麼要靠某一個條約放棄了台灣、或者忘記把台灣交給某個國家,所以才能獨立?何況這些主張都是主觀片面的,沒有充分的理論依據。
而且如果哪一天條約當事國忽然決定,再重新議約把台灣交還給中國,那我們是不是就不能獨立了?
台灣人民就是這樣,一再地依賴中國慈悲心大發不要犯台,依賴國際社會支持,所以才無法建國。消極、被動的等待機會建國,這是不可能的,人類歷史上建國的模式從來不是這樣。
因為,如果土地上的人沒有先表示有意志建國,則各國也不可能為了一個國家的建立,而簽訂條約保證讓該土地可以獨立建國,不可能在條約中賦予該土地上的人民有權利建國。
台灣人為什麼會依賴到這種地步,哪一個國家的建立是像台灣人這樣充滿幻想與依賴,像這樣不自己站起來,從未表示有意志建國,卻要依賴別人來扶持建國。
「台灣建國學」告訴台灣人民,台灣建國尚未成功,不要只是在台灣島內夢想台灣已經是國家。必需有建國的意志,靠自己的努力來建立自己的國家,台灣的獨立建國運動才能成功。
台灣人所欠缺的,就是建國的意志。我們不必2300萬人都有建國的意志,只要有10%以上的人有堅定的建國意志與建國的勇氣,相信建國就能夠成功。
甚至只要十萬名有覺醒、有意志的台灣人民,就可推動建國大業,但是今天在台灣卻連十萬人都找不到,找不到十萬人宣示建國的勇氣與意志。台灣人的依賴、等待與逃避,就是獨立建國運動不能成功的主要因素。
台灣人民必須從不知、不敢、不能建國覺醒,站起來告訴中國與國際社會,台灣要成為國家,勇敢的宣布獨立,建立自己的國家!